二十世纪初期,正当欧洲大陆被形式、功能、标准化等诸多问题所困惑时,北欧国家在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荷兰的风格派不同,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流行的时尚,而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北欧国家多样化的文化和对传统的尊重。木材,千百年来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相随,日常生活中的所需物品几乎都和木材息息相关。北欧国家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人们对木材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早期的北欧家具基本上以木材为载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木家具文化,孕育出阿尔托、克林特、万施尔、尤尔、威格纳、马尔穆斯登、马蒂森等家具大师。当金属、塑料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北欧家具也华丽转身,出现了潘顿、卡尔霍姆、阿尼奥、库卡波罗等善于应用现代材料的家具大师。1990年代,北欧家具经过了几十年的断代之后,又涌现出雅科布森、苏帕宁、坎贝尔、弗林特等新一代设计师。在丹麦,有机的造型形体将北欧家具传递到世界;在芬兰,人体工学原理为人们提供了最佳座椅形式;在瑞典,“宜家”家具让普通家庭享受到优质设计带来的喜悦;在挪威,平衡椅以其独特的原理来挑战人们“坐”的观念。北欧五国也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即包括丹麦、芬兰、瑞典、挪威与冰岛。从1890年起,这些国家就受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欧洲大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北欧特色的设计改革运动,在1940年代前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博亚体育、独立的设计风格,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设计中心——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北欧五国一年中约有一半时间处于严寒的冬季,漫长的居室生活中,对居室中的摆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这一带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0%-70%。由于各国本身的这些特点,使得这几个国家的设计得到较为正确的发展。北欧的设计运动首先从丹麦和瑞典发展起来,其原因是这两个国家都有较为繁荣的经济,有较为长期的国内政治稳定与和平环境。再者,这两国都有相当悠久的手工艺传统,民众对木制品及家具等日用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与评价标准。芬兰与挪威则差别较大,这两个国家在20世纪初期都经历了为独立而进行斗争的动乱。1905年,挪威解除了与瑞典的政治联盟关系;1917年俄罗斯十月革命之后,芬兰也摆脱了俄国的控制。由于这两个国家与丹麦、瑞典相邻,其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等也极为相似,所以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影响,随即发展起自己的设计。
丹麦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面积最小的一个国家,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南面是德国,北部濒临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丹麦在公元9至11世纪逐渐形成了统一的王国,11世纪开始逐渐向外扩张,并征服了英格兰和挪威。1397年建立的卡尔马联盟,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都囊括在丹麦的管辖范围内。后来随着瑞典的强盛,不但瑞典离开了卡尔马联盟,而且还占领了一部分丹麦的领土。1940年丹麦被纳粹德国占领,直至二战结束才宣告彻底独立。丹麦的家具设计传统可追溯到16世纪中期,在1554年一些家具师就创立了哥本哈根家具行业协会,其目的是制造高质量的家具和培养高水平的家具师。1770年在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创建了家具设计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徒工,让他们描画及学习大师的作品,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所系统培养家具设计者的学校。历经几百年的创新与发展,在丹麦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家具文化,人们以家具为独特的文化载体,传承着一代代名师的高超技艺。1907年,丹麦成立了工艺设计协会,丹麦家具开始真正走上一条现代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且以丹麦皇家美术学院的克林特为开拓者,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原则的体制,继而出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这一专用名词。
克林特(Kaare Klint,1888-1954)早年曾随其父亲学习建筑,设计了一些医院、教堂等建筑。1914至1915年间,他在建筑家彼得森(Carl Pe-tersen)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了福堡美术馆的家具,其中的福堡椅一直流传至今,此后他开始决意要从事家具设计。当时丹麦的家具主要是仿古式、或者加工装饰品及雕刻作品,克林特则是第一个将家具作为一种工具来认识的设计家。也就是说他认为椅子是一种坐的工具,是通过足、腰、背等支持人体的一种用具。由于受当时新艺术运动的冲击及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他的设计重点集中在功能性、人情味家具的设计上。他对人体比例的研究,使人体工学又向前迈进一步。他的设计思想及对家具的研究,对以后北欧国家的家具设计产生了很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1924年,克林特在丹麦皇家美术学院的建筑系新设了家具专业,并担任教授。在这里北欧家具,他指导并产生了一系列家具设计的新理论,培养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家具设计人才,卡尔霍姆、莫根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在人与物的关系、生活空间、结构形式、材料处理、功能尺寸等方面,他都有独到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设计师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必须在家具厂接受两年学徒训练,使他们在开始进行设计之前对材料和加工方法能有全面的了解。克林特在重视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同时,仍然视传统为珍宝,不时地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他说:“古代比我们更现代”。他所说的古代不局限于丹麦,而是广博到中国、埃及、哥特、巴洛克等古代家具的不同风格,将历史中所能见到的共性优点反映在现代设计之中。克林特是强调使木材保持自然感的先锋,他认为天然的木材是最美的,保持木材天然美是美的设计的基础。“用正确的技巧去处理材料,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需要,获得美的艺术效果”,“将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是任何完美设计的第一原则”。这些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实为处理现代家具的最高原则。1927年,丹麦的家具设计家们举办了哥本哈根家具制造联合会年度展览会。这次展览汇集了很多人的不同观点,显示了设计家们对产品设计的新认识,体现了他们仍在维持这个保守的家具产业。由于这次展览会上的展品价格昂贵、缺乏实用性,受到了新闻记者和建筑家们的严厉批评。1930年,这个联合会采纳了克林特的建议,每年举办一次优质手工家具展览,并将获得展览会最高奖的作品加工生产,大批量投放市场,由此开创了一条有益于丹麦家具发展的家具设计家博亚体育、建筑家、工艺师们密切合作的道路。一些当年生产的家具,现在已被视为古董,有一部分现已被收藏在博物馆里。另一方面,丹麦的消费者协会也积极致力于引导消费,启发人们有效地使用日用家具及其他日用器具。1930年代末期,这个协会成为丹麦最大的销售组织,销售网点遍及全国各地。1929年,克林特对日用餐具的尺寸进行了广泛调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餐具柜,它可以比同样大小的餐具柜多放一倍用具。此事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反响,由此也体现出克林特在产品功能设计上所下的功夫。克林特于1930年代设计的折叠躺椅等都借鉴了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家具风格,并且受到英国芬比(JosephFendy)折叠帆布椅的启发。受这种古为今用设计思想的影响,科克(MogensKoch,1898-1992)设计了联合椅(ComboChair)等作品。在克林特悉心指导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家具设计家,通过这些人的活动,促进了丹麦家具的发展,形成了克林特学派(KlintSchoo1)。
1954年克林特去世以后,万施尔(OleWanscher,1903-1985)接替他担任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家具专业教授。万施尔痴迷于古埃及、古希腊及中国古家具,他继承了克林特的传统,带领家具学科走向新的辉煌。万施尔在他1932年出版的《家具风格》(Mobeltyper)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明代家具圈椅及曲背交椅,在西方著作中第一次肯定了中国家具在世界家具体系中的地位。1944年万施尔又出版了另一本著作《英国家具》(Engelske Mobler),也同样介绍了中国的圈椅。其实,万施尔书中引用的照片完全来自于1922年法国学者罗奇(OdilonRoche)出版的《中国家具》(Meubles de la Chine),以及1926年由德国学者杜邦(Maurice DuPont)编辑出版的另一部《中国家具》(Chinesische Mobel),只不过是这两部著作没有把中国家具放在重要位置来论述。在2003年举办的万施尔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上,万施尔设计的殖民地椅、埃及凳、T椅三件作品由PJ家具公司(P.J.Furniture)再次生产,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在北欧家具的Fritz Hansen现代化进程中,既有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也有企业家的通力合作,其中汉森公司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丹麦家具的发展史。著名的弗里茨·汉森公司(Fritz Hansen),创造了家族式家具产业的神话,彻底改变了斯堪的纳维亚家具业的生产结构,将众多的经典设计推向了世界。在公司的创业过程中,通过创造性地与知名设计师及建筑师的合作,如雅各布森、威格纳、凯尔霍姆等,汉森公司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了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模式,营建了畅通的销售渠道。时至今日,汉森公司仍然可以说是20世纪商业成功的模式。1847年,丹麦在哥本哈根创建了嘉士伯(Carlsberg)啤酒厂。同年,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Christian VIII,在1839-1848)主通哥本哈根到罗斯基勒(Roskilde)的铁路。同样也是在1847年,弗里·汉森(FritzHansen,1847-1902)诞生于丹麦厄兰岛的纳克斯考(Lolland Nakskov)。汉森从很小就在当地的一家家具厂学徒,1872年获得可以独立开业的店主资格证。同年,不甘寂寞的汉森只身来到哥本哈根,在阿美琳堡宫(A-malienborg Palace)及国王新广场(Kongens Nytorv)旁边开设了自己的家具店,主要从事木制天棚、家具部件的生产和销售。1896年,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汉森在哥本哈根北部的阿雷罗德(Allerod)购买了大片土地,两年后修建了自己的制材厂。1899年,汉森的儿子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Edvard Hansen,1874-1954)开始执掌公司大权,公司已经拥有50多名雇员,有自己的加工厂及店铺。但是,遗憾的是弗里茨·汉森因长期健康不良,1902年英年早逝,时年55岁.20世纪初从1950年起,汉森公司与建筑家维特(Peter Hvidt,1916-1986)期,欧洲大陆的及尼尔森(Orla Molgaard Nielsen,功能主义思潮影1907-1993)建立了合作关系,受网球拍结构的启发而设计了全新结响到丹麦,新兴构的汉森椅(也称为AX椅)。这是工业材料也开始比较早期的成型胶合板椅,看似非常普通,但在细微之处却充满设计在家具上大规模者的智慧和灵感。此件作品为自己应用,克里斯蒂组装式,椅腿里埋有螺母,横档端安开始带领汉森部有螺杆。
公司进行第一次产品转型,从一个木工作坊转变为现代工业化的家具公司。1915年,汉森公司引进了托耐特的曲木技术,利用蒸汽弯曲方法制造曲木椅子,并于1920至1930年代开始涉足钢管家具。1928年,克里斯蒂安的两个儿子保罗(PoulFritz Hansen, 1902-1987)(Soren ChristianHansen,1905-1977)开始进入公司领导层,汉森公司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34年,汉森公司与建筑家克林特教授及年轻有为的设计家雅各布森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哥本哈根北部的克兰彭堡(Klampenborg),雅各布森设计了贝尔维尤剧院(Bellevue theatre),汉森公司则生产了雅各布森为剧院餐厅设计的所有家具。1940至1950年代,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威格纳、莫根森等著名设计师的加盟,公司的影响力更加强大。1952年,雅各布森为丹麦生产医疗保健品的诺和诺德公司(NovoNordisk)食堂设计了著名的可叠放椅——蚁椅。这件椅子的问世,可以说是设计家和企业合作的结晶,瑟伦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成功地解决了乳胶泡沫覆膜技术,将设计家的作品从图纸引向市场。雅各布森与汉森公司的长久合作关系,留下了很多传世名作,如广受关注的七色椅、蛋椅、天鹅椅及牛津椅等。1965年,汉森公司本部搬迁到哥本哈根北部的阿雷罗德。同时,汉森公司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如建筑设计师拉森(Henning Larsen,1925-)潘顿、马蒂森等人的设计作品都成为汉森公司的经典作品。1979年,汉森公司被斯堪的纳维亚控股集团(Skandinavisk Holding)兼并,成为其子公司。虽然结束了107年的家族经营模式,但却更加有力地迈向了国际市场。1982年,汉森公司成功地将卡尔霍姆的PK系列作品投放市场。1980至1990年代,汉森公司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德国的福格泰尔(Burkhard Vogtherr,1942-)及意大利的马吉斯特雷蒂等加盟到汉森公司的设计队伍,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竞争力。2007年,美国的海沃氏公司(Haworth)与汉森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为中国客户提供室内生活用品。为了迎合中国用户的口味,用丝绸面料给丹麦的经典家具穿上了中国装,出现了中国式的“唐装蛋椅”等绝唱作品。汉森公司坚持以设计为导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一种现代北欧家具设计风格。汉森公司对其产品有四个要求:独创性(Original)、淳朴感(Pure)、雕塑感(Sculptural)、永恒性(Timeless)。简而言之,其产品必须具有独特性和观赏性,其简约而精美的设计,不仅应该凸显高品位的美学思想,更应该成为超越时空的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其设计风格秉承了传统美学与当代流行趋势相结合的路线,堪称与时俱进的现代家具典范。通过汉森公司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设计家不但要与技术结合,而且还应与技术者密切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