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用电量数据看我国经济运行变化博亚体育注册
发布时间:2025-01-26 21:14:03

  1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京举办了“年度电力供需分析预测报告发布会”。发布会上,《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博亚体育官网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气化水平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根据《报告》,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根据《报告》,2024年,包括第一、二、三产在内的全国全行业用电量8.3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7%。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侯文捷介绍说:“从2024年稳中有升的电力消费增速,可以反映出在‘两新’政策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具体来看,“两新”等政策拉动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平稳增长。2024年,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7%,消费品制造业中的12个子行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两新”政策推动部分消费品行业用电较快增长,食品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3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8%;纺织服装/服饰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5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

  同时,“两新”等政策拉动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1.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远高于同期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较快增长,2024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四个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0%,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接近或超过8%。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2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4%,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9.3%。

从2024年用电量数据看我国经济运行变化博亚体育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两新”等政策还拉动充换电及互联网服务业等新业态用电量高速增长。2024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9%。“两新”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充换电及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1.7%。

  “三新”行业用电高速增长,反映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进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战略导向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尤其“三新”经济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生产活动的集合)成效明显。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介绍说:“在‘两重’‘两新’等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尤其是‘三新’经济蓬勃兴起,部分典型行业用电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中电联对“三新”经济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互联网数据服务、充换电服务业这八个典型行业(以下简称八个典型行业)用电情况进行了分析。

  2024年,这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0.6%、26.3%、19.3%、34.3%、9.0%、21.4%、30.9%、50.9%。2024年这八个典型行业合计用电量21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整体增长水平2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8.4%,高于其用电量比重6.2个百分点。

  蒋德斌说:“‘十四五’以来全国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长43.5%。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高速增长态势反映了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据介绍,2024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均高速增长,中部地区增速相对领先。2024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9.5%、43.9%、33.2%和29.8%,中部地区增速相对领先,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从省份情况看,四川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6%,对全国八个典型行业用电增长贡献率达到18.1%,居各省份首位;广东、河北、江苏、浙江四个省份的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增长对全国八个典型行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0.2%、8.3%、8.0%。

  发布会上,中电联对全国电力消费和供应系列指数情况进行了介绍。不论从消费侧还是供应侧来看,相关指数都呈现上涨势态。本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中电联从两个方面对全国电力消费和供应系列指数进行了拓展。

  一方面,拓展了电力系列指数指标。一是在电力消费系列指数中增加了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指数。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电动汽车用电量快速增加,“十四五”以来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年均增长62.1%,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用电新业态。为反映充换电服务业用电增长情况,因此在电力消费系列指数中增加了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指数;二是在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增加了新能源发电相关指数。国家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全面反映新能源发电装机、发电量规模及比重的变化情况,因此,在2024年7月开始发布的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基础上,补充增加了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指数、新能源发电量规模指数、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指数。

  另一方面,拓展了电力系列指数周期。考虑到2024年7月开始发布的电力系列指数以月度为周期进行编制,对于发电量、用电量等反映某一时间段的指标,月度指数只能反映自基期以来的各月变化情况,不能反映相关指标的年度变化情况。因此,在月度维度基础上,增加了年度维度,按年度编制电力系列指数。年度电力系列指数的指标及固定基期年份(2020年),与月度电力系列指数保持一致。通过月度与年度两个维度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反映电源绿色转型发展以及相关产业行业电力消费情况。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吴立强介绍说:“通过全国电力消费系列指数,可以反映出‘十四五’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全行业用电平稳较快增长。2024年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29.5,全行业用电比2020年增长了29.5%,‘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7%,反映出‘十四五’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增长;二是制造业用电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分别为145.4、116.8,‘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9.8%、4.0%,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累计涨幅超过四大高载能行业28.6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三是服务业用电快速增长。2024年服务业用电指数为151.8,‘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1.0%,服务业用电呈现出的快速增长势头,反映出服务业经济活力充沛,充换电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崛起,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指数为689.9,‘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2.1%。四是农林牧渔用电快速增长。2024年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52.8,‘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1.2%。”

  通过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也可以看出,“十四五”以来我国电力供应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4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57.6,博亚体育官网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23.6,大幅领先于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105.9)。

  一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涨幅尤其是新能源发电装机涨幅远高于同期化石能源装机涨幅。随着能源电力结构转型,近年来化石能源装机增长较为缓慢,2024年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0,“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15.0%,而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达到198.0,“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长了98%。其中,新能源装机增长尤为迅猛,2024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57.4,“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长了157.4%,高于同期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涨幅142.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装机及发电量比重大幅提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及发电量比重持续下降。2024年,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发电量比重指数分别为169.2、182.6,新能源发电装机以及发电量比重自基期以来分别累计提升了69.2%、82.6%。同期,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发电量比重指数分别为75.6、91.5,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发电量比重自基期以来分别累计下降了24.4%、8.5%,电力供应结构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综合考虑我国目前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2025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偏低于2024年同期,则最高用电负荷在15.2亿千瓦左右,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年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