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州市埇橋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林長制改革為抓手,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在環境保護、板材產業、經濟價值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以前這裡是一片石頭山,風一吹,塵土飛揚。現在好了,種上了樹,環境變美了,空氣也清新了。”站在夾溝鎮七裡村巴山的山坡上,村民李大爺指著眼前的一片樹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李大爺的喜悅,源於埇橋區近年來持續開展的植樹造林行動。自2023年以來,全區深入實施“五大森林”行動,完成人工造林11970畝,其中石質山綠化703畝,封山育林12000畝,退化林修復5000畝,森林撫育15000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長度220公裡,構建起以喬木為主體的森林生態系統,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提升了空氣質量。
“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重點推進石質山綠化、村庄綠化等工程,著力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埇橋區林業發展中心造林經營股股長趙紅介紹。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義務植樹”新模式,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植樹造林,形成了全民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埇橋區是全國重要的楊木生產基地,楊木加工產業歷史悠久。近年來,埇橋區依托豐富的楊木資源,大力發展板材產業,將“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財富”。
“我們公司生產的環保板材,遠銷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在安徽隆東家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該公司總經理李文帝介紹說,得益於埇橋區優質的林木資源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去年產值達到9000萬元。
為推動板材產業轉型升級,埇橋區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聚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構建起從楊樹種植、博亚体育APP板材加工到家具生產、智能家居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條,輻射帶動就業超1.5萬人。
目前,埇橋區建成的國家級綠色家居產業園,已集聚TATA木門、統達集團等200家產業鏈企業,其中規上企業98家,形成“基礎板材—定制家具—智能家居”三級躍升的產業格局。園區企業累計打造105個認証品牌,包括6個安徽省著名商標和1個中國馳名商標,通過綠色智造與品牌建設雙輪驅動,實現了從傳統林木加工向現代家居產業集群的跨越式發展。
植樹造林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位於夾溝鎮的大青山家庭農場,場主張道理正在杏林裡查看杏樹生長情況,他忙得滿頭大汗,但臉上始終流露著幸福的笑容。
“這棵樹齡是7-8年,一棵能結1百斤左右,這山上有600棵杏樹。”他指著身邊的杏樹介紹道:“豐收時,客商每天上門收購,每斤1.2元,去年光杏子可以賣到7萬元。”
張道理承包荒山170畝,山上除了栽植鬆樹、側柏外,還栽種了杏、石榴、板栗、核桃、木瓜等山雜果,每年水果收入20萬元以上。
夾溝鎮像張道理一樣主要從事山雜果生產的林農有上百家。埇橋區積極探索“林長制+鄉村振興”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鼓勵農民發展林果、林藥、林菌等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埇橋區林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鄭成武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植樹造林,博亚体育APP大力發展綠色產業,讓埇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從“荒山禿嶺”到綠樹成蔭,從傳統農業到綠色產業,埇橋區用實踐証明,植樹造林不僅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未來,埇橋區必將繪就一幅更加壯美的綠色畫卷,譜寫一曲更加動人的綠色華章。(張欣欣 侯磊)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