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办公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空间设计的迭代到品牌出海的探索,从本土市场的深耕到国际趋势的融合,每一步都关乎企业的未来。
3月30日,中国家博会(广州)携手灵感家与知行晓政共同打造的「2025ODC办公空间设计创想大会」,在第55届中国家博会(广州)办公商用及设备配料展期间圆满举行。
2025ODC大会以“全球视野下的价值重塑”为主题,聚焦国际办公趋势与本土办公实践,汇聚国内外专家、设计机构与领军企业,围绕产品创新、设计趋势、市场拓展、供应链管理等维度,带来「国际办公设计趋势展望」、「中国办公环境创新实践」两大主题论坛。
本次大会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嫚丽、IS意思建筑设计事务所亚太区创始人 Fabrizio Gurrado、M Moser Associates 穆氏建筑设计 全球传播总监 李鑫、anySCALE任督设计创始人、执行合伙人 黑汤哥、矩阵纵横办公事业部总经理 赵敬成、世邦魏理仕 工作场所策略服务中国区负责人 袁立 、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兼部长 洪培林、百利集团海外销售部总监陈子骏、广东欧美斯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立生、 lightspace品牌创始人 陈兵、米朗工业设计创始人 敖链等国内外专家学者、设计机构与办公家具领军企业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从左往右分别是周滺滺、李鑫 顾文静、黄嫚丽、Fabrizio Gurrado、洪培林、陈子骏
从左往右分别是周滺滺、 顾文静、 蔡家伟、苏立生、袁立、黑汤哥、 陈兵、 曹筱蔚、敖链、李雪格
邓晶晶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在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双重驱动下,办公商用空间的功能正在加速重构,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功能场景”向兼具“办公生产力、社交创造力和生活治愈力”的复合型生态演变,为办公家具行业带来崭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家博会(广州)办公商用展作为全球顶尖、亚洲第一的行业标杆平台,以“可持续”为主题,呈现“三高”新亮点:一是大牌集中度高,吸引1090家海内外龙头品牌参展;二是设计含量高,通过设计潮流馆与国际品牌馆展现办公环境前沿思潮;三是可持续热度高,联动13家品牌共创“CIFF魅力之路”,打造低碳创意的未来空间。本次ODC大会旨在汇聚全球专家、设计师及企业,围绕智能化、人性化与绿色化趋势,探索办公空间的创新解决方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与设计界搭建深度交流平台。
黄嫚丽教授以变与不变为核心,提出企业出海需立足战略管理框架。她强调价值重塑需抓住第一性原理,通过价值更新、传递方式创新和新价值创造三层逻辑构建核心竞争力。面对卷价格、卷创意、卷出海的三重挑战,企业需平衡效率与安全,通过需求场景化、工程创新能力及理性化梦想牵引,在灵活组合战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办公家具行业,她建议既要把握产品出海的基础路径,也要通过服务化升级向品牌出海进阶。
Fabrizio Gurrado从设计实践出发,提出办公空间应注重“渗透性”与“流动性”。通透性说的是房间和周围怎么连接。现在的设计要让空间更开放,进出更方便自由。流动性说的是房间里面怎么布置。不像以前那样固定划分区域,而是像城市规划那样,用灵活的设计把公共区域做得开放又实用。
他以北京金融办公室等项目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多入口布局及色彩场景化应用,提升空间互动性与个性化体验,并强调设计需融合中西文化元素,根据项目特性灵活调整风格,而非固化单一模式。同时,现代办公需构建第三空间,让走廊、茶水间等公共区域成为创意碰撞的民主化场所,同时保留灵活私密性调节功能。
李鑫基于穆氏建筑设计逾40年的全球实践经验,以更前瞻、更整合的视角,剖析办公空间三大趋势——灵活化、博亚体育APP智慧化与可持续化——所带来的核心转变。她指出,这些行业共识背后的关键词,正经历深刻演进:从被动应对走向战略主动,从单点创新迈向智慧系统,从绿色认证延伸至全链条低碳管理,推动办公空间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她也从全球视角出发,解析不同地区的重点方向:亚太以效率为导向,加速数字化转型;北美通过“目的地体验”吸引员工主动回归;欧洲深化循环经济与包容性发展;而印度则在智能科技与本土文化的双重驱动下,正快速崛起为全球能力中心。最后,她以纽约汇丰总部项目为例,展示绿色亲生命设计、智能传感系统与低碳材料的协同整合,强调从策略、设计到运营的全流程可持续,并呼吁企业善用 AI 工具优化空间,实现环境效能与人类福祉的双重跃升。
黑汤哥通过主题分享《AI 上泡泡~不爱 AI 的产品经理不是好的设计师》,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深度应用。他指出,AI已经从一个辅助工具,发展为设计创意的核心引擎。通过灵活运用语言大模型、Stable Diffusion(SD)、MidJourney(MJ)、Magnific 等工具,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效果图生成、老照片修复以及超高像素的艺术创作。此外,他还介绍了团队自主开发的“泡泡筋斗云”APP,这款应用已成功上架苹果 AppStore。借助大模型技术,该APP突破了语言障碍,支持超过40种语言的实时语音互译、语音双语输入、图像翻译、文字润色等功能。黑汤哥特别强调了AI在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场景重构能力,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个性化的空间方案。他还通过”十二生肖”系列作品验证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性。最后,黑汤哥总结道,设计师应主动拥抱AI技术的变革,将其转化为创意生产力。
中国办公设计领域正经历从外资主导到中外资同场竞技的结构性转变,本土设计机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客户需求已从被动执行转向战略级解决方案,中国本土设计团队凭借对本土文化基因的精准解构与企业运营逻辑的深刻洞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vivo 全球研发总部将江南园林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蚂蚁 T 空间通过天壇红与品牌蓝的碰撞打造文化记忆点,这种 品牌文化深融术 既保留标准化基因,又通过在地符号实现创新表达。行业趋势显示,本土设计机构正从 空间美化者 向 文化传承者 + 科技赋能者 转型,通过 BIM 技术优化古建元素落地、AI 辅助概念生成等创新实践,验证了传统智慧回应现代需求的可行性。
未来,深度融合在地文化基因与全球化视野,将成为中国设计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路径。
在上午的圆桌对话环节中,主持人灵感家联合创始人顾文静,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黄嫚丽、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兼部长 洪培林、百利集团海外销售部总监 陈子骏围绕《向外绽放:办公家具品牌的出海之路探索》这一话题,从战略框架、数字基建、品牌实战的不同纬度,解构办公品牌的全球进化论。
中国办公企业出海呈现制造型出海与服务型出海的二元分化,品牌出海需综合能力支撑,企业应明确自身起点,结合核心竞争力与当地文化互动,逐步建立品牌认知,建议中小型企业可借力跨境电商试水,但需提前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大型企业则需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通过本土化团队实现文化适配。
洪培林从跨境电商角度指出,跨境电商为办公家具提供新机遇,但需警惕流量背后的侵权“暗礁”。企业需善用AI工具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抓住流量红利,同时以服务构建信任,避免低价内卷,建议企业利用AI工具优化选品和设计,通过独立站积累用户数据,同时关注海外平台规则,结合海外仓解决大件物流痛点,从“卖货”转向“品牌+服务”输出。
百利集团以“服务出海”逻辑拓展全球市场,通过华为、字节等中企海外项目积累案例,逐步建立本地经销商网络。他提出“轻资产出海”策略:总部提供设计、品控与培训支持,海外团队负责落地服务,并借助展会、社交媒体强化品牌认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方案”的转型。
下午,《向内生长:中国办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特别邀请广东欧美斯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立生,lightspace品牌创始人 陈兵,米朗工业设计创始人 敖链,由知行晓政创始人、CEO 蔡家伟担任主持人,从家具设计、原创IP、工业制造等维度展开探讨中国办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苏立生认为,家具设计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回应使用者情感需求。如欧美斯与比利时团队合作的“VLOTA工位系统”,首创可滑动屏风与模块化结构,支持员工自主调整隐私与协作模式;摒弃“功能至上”思维,通过图书馆式办公展厅,证明简约设计与舒适体验更能提升空间幸福感。最后,他表示企业应该坚持“设计优先”策略,以差异化产品切入高端赛道,推动中国办公家具与国际品牌竞争。
陈兵重点分享了“小猪”系列IP家具的破圈逻辑。通过珠海百猪艺术展、企业开业金猪装置等事件,将功能家具升维为点亮空间的记忆点,解决传统办公场景同质化痛点。他提出创意家具需承担品牌符号、情绪触点、场景增值三重角色,并强调家具应该突破“工具属性”,打破“黑白灰”安全区,用色彩与造型激活办公场景活力,将有趣的家具变为一种“媒介”。
敖链从工业制造角度,解析“降本不降质”的创新路径,如通过人体工学、材料科学与美学的跨学科融合,研发长效耐用办公椅,降低企业长期采购成本,以及借助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化,将高端设计普惠至消费级市场。最后,敖链提出“品牌+技术”双引擎战略,以专利壁垒与设计附加值应对价格竞争,推动行业价值升级。
从国际趋势的前瞻碰撞到本土实践的深度解码, 2025ODC 办公空间设计创想大会不仅展现了AI驱动设计变革的无限可能,更揭示了办公空间从功能载体向人文生态转型的底层逻辑。
相信未来办公将不再局限于物理边界,而是以人本体验为圆心,以科技与生态为半径,在虚与实之间创造激发创造力和幸福感的全新场域。唯有持续打破边界、拥抱变革,才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书写中国办公产业的崭新篇章。
美股高开高走,纳指涨超4%!特斯拉涨超6%,马斯克回应纳瓦罗称其为“汽车组装工”:他真是个白痴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OPPO新机曝光,一加13T预热,vivo X200 Ultra放大招
消息称三星重新评估 Galaxy S Ultra 设计:S Pen“分家”